close










 


 



東基行動醫院~愛在山巔海涯間
-哪裡有需要,就往哪裡去-
  台東西邊是山、東邊是洋,擁有一百七十六公里長的海岸線,約佔台灣南北縱貫長度的三分之一,為全台最狹長的縣市。很難想像從台東最南端的達仁鄉壽卡到最北方的長濱鄉樟原走一遭,在台灣西部卻已從屏東到嘉義橫跨七縣市了!地圖上形如田螺的台東,飛不過高山與大洋,夾在近代與落後之間,卑南族、阿美族、達悟族、魯凱族、排灣族、布農族、平埔族、漢族、客家…等族人,只能靜靜地俯臥在邊陲等候著。


  台東基督教醫院自1961年起就陸續開始在東海岸沿岸進行醫療工作,直到1964年譚維義醫師到台東後,才在台東市寶桑路及成功鎮各以一定點方式進行醫療工作,同時繼續維持台東到成功、長濱之間海岸線兩側原住民巡迴醫療。

  海岸山脈兩側的居民在每次看診時都有二~三百人,而許多患有肺癆、皮膚病、砂眼、小兒痲痹症、寄生蟲、毒蛇咬傷、骨折等各種疾病,診所化的醫療已經無法滿足改善民眾健康的需求,因此譚維義醫師返美奔走積極募款,終於在1969年完成台東基督教醫院的設立,對當時流行小兒痲痹症的手術治療就醫治了近三百位小朋友,更有效降低了肺癆疾病的傳染。


  由於譚維義醫師的感召,陸續有德樂詩護理師、蘇輔道醫師、龍樂德醫師、德法全醫師、安芳蓮醫師、耿喜音麻醉師、史安篤牧師…等多人加入東基醫療傳道的關懷事工,他們在正值壯年時就攜家帶眷的投入陌生國家,為沒有任何血緣之親的原住民奉獻自己,如一粒麥子,埋入土裡,照顧台東民眾,期待他們發芽生長,自己茁壯長大!


  幾十年來醫院經歷過草創和興盛,然而就在這些宣教士力氣迨盡,頂著滿頭白髮告老還鄉時,東基因遭遇了醫療大環境的衝擊下,使得期待發芽生長的東基,面臨困境,老舊的病房與設備,已無法吸引講求現代化設備的醫護人員來此服務,使得東基面臨關院的危機,台東醫療資源貧乏因此更形嚴重...。所幸在 神的祝福帶領及宣教士佳美腳縱的美好見證下,當『救人的醫院不能倒』、『台灣的醫師,您在哪裡?!』…等訊息經由傳揚開來後,感動許多海內外愛心人士的心扉,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,涓滴成河、慈愛永流。近十年來,呂信雄院長與同工們持續稟持宣教士TEAM的服事精神,醫院不僅得以重建,也呼召數百位年輕人一同投入後山醫護關懷工作。老幹新枝傳承了宣教士的事奉精神,大家同心合一,不僅幫助醫院度過關院危機,浴火重生、展翅再飛,並深植社區關懷網絡,這真是美好的詩篇。


  東基新醫療大樓於2003年完工。全院推動學習性組織,持續推動CQI、導入平衡計分卡的運用、全院ISO9001國際品質管理系統建立輔導專案、建構全院標準化作業流程、落實病人安全15大目標、各部門落實病人安全作業手則、住院醫令全面啟用及資訊行政平台建構完成,同時啟用PACS系統,檢查影像數位化,簡化作業流程,縮短等待時間、影像自動掛號機及自動藥物圖相機機(獲經濟部智慧財產局核發專利),進而提供民眾更優質的醫療服務,且開始有嶄新的力量繼續深入山之巔、海之角。


             2007年更以地區醫院的規模,榮獲行政院衛生署新制醫院評鑑以等同「區域醫院」的優等成績;本院同工有200多位為35歲以下的青年人(達全院同工2/3以上),因「主動參與NPO經營管理,以創新的理念提供公共服務,並致力台灣第三部門發展,創造公民社會價值,有具體優良事蹟者。」榮穫行政院青輔會頒發「2008年國家青年公共參與獎-NPO經營類團隊組首獎」;並因符合「蛻變與挑戰」精神並有具體事蹟,榮獲第六屆台灣企業獎非營利組織之最佳社會貢獻獎的肯定。


  台東基督教醫院不只是一間醫院(More Than a Hospital),更是一間主動出擊,期盼最深入社區的「行動醫院」~哪裡有需要,就往哪裡去。我們不追求大,但期盼走入社區最深,東基山地巡迴醫療車、送餐車、居家關懷車越開越偏僻,隱藏在東部狹長山脈的原住民聚落逐一出現,只有親身跋涉這些艱辛路途的人,才明白山區生病的老人家、小孩為什麼無法前往醫院就診、才能體會獨居老人的孤寂與困苦。每當越往山裡走,越發現沒去的地方還有那麼多,東基有心要巡遍山區,看顧每一個病痛的同胞,照顧每一個寂寞的老人,疼惜每一個孤單的孩子,這是這所醫院四十多年前譚維義院長創院時就已立下的志願。


  今日,我們許多年輕人持續跟隨宣教士的佳美腳蹤,東基行動醫院除了定期山地巡迴醫療航行山巔海涯間(每年約900診次),幫助許多久處深山的老人家不用再辛苦奔波百里路至外地看病外;成立延平鄉部落健康營造中心,推動保健志工,營造健康新生活。東基更成立一粒麥子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,並在挹注醫院醫療照護專業支援下,推動相關「身、心、靈~全人關懷」事工,為台東花蓮縣市數百位獨居老人提供送餐服務,而獨居長輩等待的不只是送來的熱便當,重要的是如親人般的溫情與招呼;在十六個部落社區內設立了老人日托關懷站,盼望長輩們重拾歡樂時光、在地健康終老,截至日托關懷服務開辦五年來,接受服務的長輩已超過數萬人次;結合東基社區健康中心,為病苦者提供居家照護與關懷,更努力找尋被社會遺忘的邊緣戶,伸出溫暖的手;2005年四月起,東基支持所創設的一粒麥子基金會受花蓮縣政府委託,前進花蓮中區(萬榮鄉、鳳林鄉、光復鄉、瑞穗鄉)推動居家服務,為台東花蓮為數百名失能長輩,提供訪視照顧;2005年更將愛航越太平洋,傳送到綠島,持續為離島需要的住民提供居家服務與獨居老人送餐的關懷服務。目前也進行兒童(兒童閱讀、原住民兒童安親課輔班、小小麥子美語生活營)、青少年(得勝事工)關懷服務。東基同時努力築起愛的早期療育行動關懷網,用愛彌補身心障礙孩子的缺憾,幫助他們走出自己生命的路;成立大武線假日及夜間急診醫療站補足了南迴線大武、達仁、太麻里三鄉鎮緊急醫療的缺口,建立第一時間的馳援、搶救系統;派遣醫療隊前往印尼亞齊省美倫與進行南亞海嘯災難義診。這樣奔波山巔海涯間,一切都是因著上帝的慈愛。


  早在1993年,我國便正式邁入聯合國所定義的高齡化社會。根據內政部戶政司的統計資料,2006年我國老人人口佔總人口數的比率已達9.88%,台東呈現的數字則高達12.35%,是人口老化極嚴重地區。預估到2027年,全國的統計數字將達20%,也就是說,每五個人當中,就有一位是六十五歲以上的老人。可想而知,台東人口老化的情形也將更加急遽。近些年來,當我們越深入社區與部落,越發現獨居老人的貧病與孤寂,而台東近半數的獨居老人是低社經地位者,將近七成的獨居老人罹患慢性疾病,東部青壯年人口出外謀職眾多,老人生活供養與照顧問題加遽。東基看見了這份迫切需要,再次發起後山老人預備一個家心勸募活動,在海內外許許多多愛心人士的捐助下,將於2008年底完成東基老人關懷之家興建,深盼建構台灣東部第一座「迦南銀髮生活福祉中心」,結合居家、社區及機構服務之連續型照護網絡,能為許多迫切需要的長輩,提供融合居家、社區及機構的連續之全人關懷的照護。


  東基長年深入偏遠山區走入被漠視的角落,發揮「哪裡有需要,就往哪裡去」的精神。光光在貧困獨居老人送餐服務、居家照護與關懷、老人日托站、山地巡迴醫療等社區事工服務上,一個月單車程就跑了28755公里,等於繞了台灣31圈;一年下來就等於環繞地球8.6圈(台灣369圈)。若東基行動醫院持續航行1年,那就像阿姆斯壯從地球飛到月球的距離!這樣奔波山巔海涯間,一切都是為了「愛」。


   台東地區受到先天環境的限制,無法獲得足夠與西部等齊的資源,要看見一絲的改善是需要長期的投入。我們願意像一粒麥子一樣,深耕於此,紮實的、一點一滴的付出,幫助那些無力改變的弱小有力量撐下去。


  謝謝有社會大眾溫暖的支持,讓偏遠的台東民眾有了希望。


  深盼在未來一同繼續走在這份服事眾人的道路上,將這份永不止息的愛,源源不絕的傳送下去。


  讓愛從那早晨直到黃昏後,從那高山直到溪水旁;
  讓愛成為山間的風、田野的雨;
  讓台東縱谷,開滿希望喜樂的百合花;
  讓台灣有光有愛,心靈得以舒展、歡唱。


 


四十六年前譚醫師這「一粒美國來的麥子」,已在台東縱谷裡發芽生根,贏得台東人的尊崇和友誼,今日「一粒粒來自台灣的麥子」將繼續如一盞照亮黑夜予人溫暖的不滅燈火。

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,仍是一粒 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....
(約翰福音 十二章:24節)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台東博愛浸信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